科技與生活【精選】第七期: 能讓人三頭六臂的AI 卻無法取代人腦

能讓人三頭六臂的AI卻無法取代人腦各位聽眾大家好,歡迎收聽我們《科技與生活【精選輯】》第七期,這一期的主題是:“人工智能和物聯網”。在AI(人工智能)技術的支持下,越來越多的電器和電子產品上被植入先進的功能,如語音分析和人臉識別等,甚至能夠節約人力、完成一些流程化的瑣碎任務,提高工作效率,變身“三頭六臂”。就像一頓晚餐,AI大廚根據我的口味做了一桌菜,我只需要告訴它我吃沒吃飽、菜好不好吃,然後我就有時間去忙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。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是耐能智慧(Kneron)創辦人暨執行長,劉峻誠博士
劉峻誠博士劉峻誠博士為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,自台灣成功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、洛杉磯與聖地牙哥分校的共同研究計劃碩博班,之後取得加州大學(UCLA)電子工程博士學位。劉峻誠博士先後在高通、三星電子研發中心、晨星半導體和Wireless Info 等企業擔任不同的研發和管理職務。於高通任職期間,領導研發團隊獲得9個核心技術專利,榮獲公司的ImpaQt研發大獎。
AI的應用非常廣泛。如花園中的灑水器,可以裝上能夠識別土壤濕度的AI系統,在植物需水時灑水,而不是固定時間灑水,以節約水源。在精準醫療中,AI技術也可以用於識別X光,辨別肺結核和糖尿病等,因此來減輕醫生工作量,增加效率。
但是,AI技術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運算力問題。人腦大約有130億個神經元,如果每個神經元有6個連結。每個連結通過3個電子傳播,那麼運算力是130億的6次方乘以3。有人計算過,若想要實現與人腦一樣的運算力,即使是用最小的集成電路,假設1納米,也需要做一個比上海市還要大的晶片。因此,模擬人腦是非常難的。《科技與生活》已經擁有200期節目啦!感謝你們對《科技與生活》的持續關註!從今天開始,我們將從這200期中精選節目,精減到30分鐘,帶您快速回顧“知識點”,不錯過任一專家大咖!同時,我們也會在近期對內容結構進行改版調整,請一同期待不久之後的《科技與生活》“升級版”吧!
本期節目中,你將了解:人工智能的應用人工智能遇到的瓶頸和限制如何突破

本期節目中,你將了解:

  1. 人工智能的應用
  2. 人工智能遇到的瓶頸和限制
  3. 如何突破

線上收聽

在線收聽希瑪拉雅廣播電臺

蜻蜓FM廣播電台

YouTube音視頻鏈接


關註《科技與生活》科技與生活節目已開通 微信公眾號 (請搜索並關註“科技与生活谈话节目”或掃描下圖二維碼)、broadcast+新媒體多渠道讓知識傳播惠。上面有許多有関作者訊息及文章。請轉告您的朋友及家人共同分享個可貴的資訊扫描。也可通過 註冊郵箱地址訂閱我們每周的節目訊息,提前知曉嘉賓信息和本期主題哦! 
微信掃描二維碼關註節目公眾號即時收聽我們的節目
        在這對我們科技與生活的嘉賓表示最真誠的感激。將您最寶貴的時間,知識和經驗分享給我們的聼眾。由於他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的點撃次數到達250,000人次。

分類: 科技與生活:登凱科技 Talk Show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